推广 热搜:

看重学龄前孩子的道德进步

   日期:2024-06-11     来源:www.nuecuan.com    浏览:524    
文章简介:中国人最讲究传统美德,道德教育是每位中国父母的必施之计。学龄前孩子道德进步的重点之一,就是孩子同情心的进步。

中国人最讲究传统美德,道德教育是每位中国父母的必施之计。学龄前孩子道德进步的重点之一,就是孩子同情心的进步。当孩子还是一个婴幼儿的时候,你的孩子是很以自我为中心。无论你的孩子想要干什么,他总感觉他所做的肯定是正确的。公平,在孩子的脑海中,意味着得到他想得到的。与别人友好的相处,在孩子看来,就是需要其他人去做他所需要做的。

但,到了学龄前这个年龄阶段,你的孩子开始从自我为中心转移到有道德上面来了。你学龄前的孩子开始变得愈加有爱心,而且开始会关注到周围的人了。当然,这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讲,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强迫孩子在他一个人有兴趣的东西和道德两者之间做一个选择的时候,你那四岁大的孩子仍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他一个人有兴趣的东西。然而,当孩子我们的利益不遭到威胁的时候,他还是会直率的表现得非常有道德,会关注别人的感受。

作为父母,你可以通过下面介绍的一些办法来帮助你的孩子从小做一个有道德,有同情心的人:

1)、做一个助人为乐,有同情心的好榜样

2)、关注孩子的感受,鼓励孩子大胆的和你交流他一个人的感想。当你这么做时,试着探索你的孩子出现这种情绪是什么原因:为何你要这么做。

3)、跟孩子交流你的感受。真诚的,耐心的跟孩子讲解你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受。

4)、展示你对别人的关注。。假如你的孩子看到你是这样的关注别人的感受,那样他一个人也会深刻的领会这其中的暗含的价值。

5)、在你能做到的状况下,让孩子看到你对别人的同情心,是源于某些缘由的,或只不过单单出于道德而已,让孩子明确的了解你这么做是什么原因。譬如,遇见某种状况时,你可以跟孩子讲解说:我了解你想要那块蛋糕,但假如你不把这块蛋糕让给这个小客人,他会伤心的哭的。

6)、将孩子的做法和其他人的感受联系起来。你学龄前的孩子不会一直能自己意识到他的行为对其他人的影响。让孩子了解这之间的相互影响。譬如,你可以这么问孩子:当你给一个孩子一块蛋糕时,她脸上绽放的笑容了吗?并讲解说:那是孩子在告诉你谢谢。

7)、强调这条金科玉律:想要其他人怎么样对待你,那样你就先友好的对待其他人。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